建筑,安命立身之地,思考永不停歇

阅读:371 时间:2022-06-23 19:39

  大环境下的孕育而生

  改革开放的第十五个年头

 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第二年

  这是改革风来满眼春的1993年

  同一年,在珠三角的重要城市——广州

  一个为城市描绘蓝图的建筑设计公司在这里成长

  如今,汉森伯盛也迎来了她的25周岁

  汉森伯盛在这个节点上

  以一个有趣的展览作为回顾以及再成长的立辞

  邀请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

  作为此次汉森伯盛首个建筑作品展的策展人

  对汉森伯盛过去25年来的2000多个项目

  进行重新的梳理与总结

  这是一个建筑设计公司的回顾展

  更是一场关于建筑社会性实践的讨论

  在此次展览中

  我们能看见汉森伯盛25年来的坚持与思考

  更能看见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

  中国建筑发展几十年的缩影

  也是第一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

  去看待一个建筑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

  汉森矩阵

  林语堂先生曾说,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:我们深处在其中,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,艺术在那里开始。

  在这次展览中,建筑的社会性被更多的提及

  建筑所代表的文化特性是多元而复杂的

  通过一次展览凸显建筑创作的社会性背景

  让那些在困顿之中的前行和尝试

  都获得了尊重、肯定以及深化的检讨

  在庐山王子花园小学项目中

  我看见一个建筑的社会性在这里被赋予实际的涵义

  关注包括留守儿童,旧建筑的复兴和改造

  以及如何让我们的乡村能够重新振兴

  都是一个建筑团队在描绘蓝图之前要思考的问题

  如同展览的名字《矩阵》一样

  汉森伯盛的设计没有固守在某一风格或某一类型

  而是从建筑的社会性去全面考量

  在阳朔河畔度假酒店项目中施工团队

  用木桥飞跃建筑群轴线上的大树

  以此保护原生地貌和原有树木

  正如汉森伯盛创始人、董事长、总建筑师盛宇宏先生所说

  汉森伯盛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人与人的和谐

  并以此为基础,更好地探索人与建筑的关系

  我也看到了汉森伯盛25年来一直在思考的

  人与建筑、人与自然、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

  回看四分之一世纪后的再启程

  建筑是一种体验语言

  一个建筑建成,被数以万计的人消费、使用、居住、体验

  而一个理想的建筑能够激发不同人的不同体验

  人的需求则成了建筑社会性产生的源头

  策展人樊林在展览前言中提到:

  作为整体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的建筑,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。我相信,这个地球上数以万计的建筑从业者,都会在思考空间创造的时候意识到自身工作另一个层面的意义——传递、丰富并且深化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认识的伟大。这样的出发点,为我们看待汉森伯盛,看待改革开放4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建构空间的建筑师们,搭建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平台。

  一个建筑在满足了人们的实用体验之后

  需要慢下脚步反思带给了社会什么

  以及思考这个建筑所需要的技术背后的逻辑

  建筑一旦落成就值得被讨论

  而讨论与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

  也正如盛宇宏先生所说

  举办这样的一个展览

  希望能够把自己清零,通过对自己的解构

  有一个重新出发,继续成长的思考

  就好像在前二十年,在购物中心刚刚兴起时

  我们想不到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它如此的复杂与多元

  如今我们也要重新思考

  当下的建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与变化

  未来还会有什么新的可能出现




版权所有:宁夏中建万喜建筑有限公司 Copyright©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     网站备案:宁ICP备2022000737号
网站设计制作:银川天脉网络公司